科普

當前位置 /首頁/致富周邊/科普/列表

靈芝出芝後管理技術

靈芝出芝後管理技術

靈芝屬高温性菌類,在15~35℃之間均能生長,適温為25~30℃,我國普遍分佈,黑龍江、吉林、山東、湖南、安徽霍山、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河北等省份均有部分產量,其中東北靈芝種植基地以吉林省蛟河市黃鬆甸鎮和吉林省敦化市黃泥河鎮較為集中,歐洲、美洲、非洲、亞洲東部也有不同量產。

靈芝培植方法

1、立體培植:在菇棚內將兩頭出芝的小菌袋打(剪)開袋口,順牆碼排,一般可碼高6~8層;或在棚內設架層,將大規格菌袋(或盆)單層排於架層上,揭開接種穴膠帶,使靈芝向上生長。該方式所產的靈芝,因為具有自然、潔淨的特點,所以很受市場歡迎,但由於受基料水分等因素限制,產量稍低。

2、覆土畦式培植:該方式一般是在林蔭下搭設簡易棚或在一般耕地上建中小拱棚,作為栽培場所。具體栽培操作也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將菌袋塑膜脱掉,入畦覆土,該方法雖有能使靈芝水分充足、芝體肥大、產量較高的優勢,但由於室外病蟲基數較高,覆土材料中的微生物數量多,很可能導致有害微生物侵染菌絲的情況發生,並易受病蟲類危害,並且,芝體往往因污染泥沙等雜物而不太潔淨。另一種是將菌袋除掉底部約1/2高度塑膜,或將菌袋從中間切斷,立於畦內,間隙用土填充,保留上部菌袋約1釐米,該方式的菌絲可接受畦內土層的水分,其芝體又不直接與覆土接觸,其生產效果較好,具較高實用價值。

出芝後的管理

1、温度管理:出芝場所(菇棚)最適温度要求26~28℃,遇特殊氣候可短時接受20℃條件的低温及35℃高温,但不可持續時間過長。如20℃條件維持7天,可令菌絲變黃、萎縮並纖維化,以後很難出芝,勉強現蕾後也會生長不良,出現薄、小芝體,商品價值低,且產量亦低。若超過30℃,甚至達到35℃,則芝體瘦小,菌蓋較薄,過早老化。因此,應採取各種措施將温度調控至合適水平,並保持相對穩定狀

2、水分管理:菌袋入棚並打開袋口後,相對空氣濕度即應達到並保持95%的高濕水平,以促其現蕾,甚至可短時維持飽和空氣濕度,當有指狀突起後,即應維持95%的濕度。注意該階段的空氣濕度應予嚴格保持,若低於80%,則不易現蕾,或菌蕾停滯生長,嚴重時發生菌絲纖維化後則無法現蕾。當指狀突起逐漸分化出菌蓋雛形後,可適當放寬濕度條件為85%~95%,偶有飽和濕度亦可,但時間不應超過4小時。當菌蓋最大3釐米以上,邊緣黃色生長帶清晰、明顯,即生長中期階段時,濕度可在80%~100%。比如,每天至少噴水3~5次,噴水後約1小時內濕度達到飽和,此後逐漸下降,一般菇棚內有地面、牆體所含水分的自然蒸發,加每天的噴水,濕度不會很快降低的,從100%降至80%約需4~6小時,周而復始重複上述管理,一般即可滿足芝體生長需要。覆土栽培時噴水次數可相應減少,具體可根據屆時的濕度及其保持狀況而定。

3、通氣管理:靈芝屬好氣菌,現蕾過程直至菌蓋分化階段,需氧量較大,這就要求應保持相應的通風條,以人進棚後感覺空氣新鮮、無塑早異味的標準為好。當菌蓋長到3釐米以上時,則應適當控制通氣量,意在適當提高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以促使菌蓋略降低橫向生長速度,而轉向厚度發展。但提高二氧化碳含量並非是使菌蓋增厚的主要原因,那只是輔助措施,菌蓋的厚薄還是主要取決於基料營養、水分等因素。具體各生長階段所需二氧化碳濃度為:菌蓋分化前0.3%~0.5%,此後為0.08%~0.1%,不允許超過0.1%,否則將會抑制芝體的止幫發育。

4、光照管理:靈芝對光照的要求是:散射光,其強度是隨着芝齡的增加而提高。但在現蕾前要使用較強光照對靈芝進行刺激,以促其現蕾。當有指狀突起後,應保持100~200勒克斯光照,有條件時可採取夜間人工照明等措施促其快速分化菌蓋;但當菌蓋形成後,則保持正常光照度約300勒克斯即可。此後,隨着芝齡增加,要根據情況進行調控。進行光照管理時要注意光照的的適量性,因為光照較強時芝體健壯、色澤加深,彈射孢子稍早且量大;而光照偏弱時菌蓋相對色淺,但生長期稍長,芝體稍大。

5、潮間管理:如温度條件合適,並有較充裕時間再度出芝,可將出芝面進行清理。立體栽培的菌袋,應予充分補水,一般可採取浸泡等方法,有條件的可使用補水器進行操作,補水量要求大且效率要高,補水後的菌袋才可恢復至出芝前的重量。覆土畦式栽培方式的可補平覆土並適當澆水,然後覆蓋薄膜、停止噴水、密閉光線予以養菌,約7~10天后,再度重新管理,便可收穫二潮靈芝。

TAG標籤:技術 管理 出芝後 靈芝 #